1.日常環衛清運。
2.松山湖環衛工具房。
春日時分,繁花似錦,芳草如茵。走在東莞市東城街道,每隔兩三百米便會看到一個潔凈的不銹鋼果皮箱。這些果皮箱不僅是守護城市環境的重要“家具”,也成為一道別致的街頭風景。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,提升人民幸福指數成為“熱詞”。而人居環境與市民幸福指數息息相關。2024年3月13日,《東莞市環衛保潔規范化管理工作方案》印發實施,制定了環衛保潔規范化管理十條舉措。從此,東莞各鎮街(園區)掀起了一場環衛保潔的變革熱潮。如今,大街大道井然有序、背街小巷開啟“美顏模式”,老舊村莊換了新顏,全市人居環境顯著提升,助力東莞城市品質提檔升級,讓市民獲得感更足、幸福感更強。
十項規范化舉措,讓環衛保潔管理“升級”
2021年,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開始推進環衛保潔規范化管理,全市環衛作業逐步規范。
2023年底,東莞提出環衛保潔十項規范化舉措。2024年3月13日,《東莞市環衛保潔規范化管理工作方案》印發實施,環衛作業規范管理進一步“升級”。
東莞環衛保潔規范化管理十條舉措包括:環衛項目合同簽訂、清掃保潔作業、垃圾桶(果皮箱)設置、公廁及轉運站、環衛三輪車、生活垃圾收運、環衛工人著裝、環衛工具房、垃圾分類投放亭設置、垃圾分類品牌打造,進一步明確環衛保潔工作重點和標準要求,強化行業規范管理。
環衛保潔十項規范化舉措猶如給各鎮街發放了一把“標尺”;從此,各鎮街掀起了一場環衛保潔的變革熱潮。
東莞城管系統還建立了環衛保潔規范化管理“問題通報-跟進核查-約談-處罰-問責-信用管理”一頁紙閉環機制,保障十項規范化管理工作順利推進。同時,城管部門還鼓勵廣大市民通過“一鍵找城管”小程序等渠道,反映身邊的城市管理問題。
政府與民間合力,東莞人居環境迎來“蝶變”。
“撤桶并點”“廁所革命”,提升城市品質
至今,東莞環衛保潔十項規范化舉措實施已有一年,全市人居環境煥然一新,城市品質不斷提升。
去年,東城對環城路以內的主干道沿線道路進行全面排查和撤桶工作,共撤走300個左右垃圾桶。如今,東城共設置了18個分類投放點;每隔兩三百米便有一個潔凈的不銹鋼果皮箱。
曾經,茶山的宇豐名苑小區、碧桂園小區每棟樓下放置掀蓋式垃圾桶,每逢夏季垃圾四溢、異味嚴重。自從規范管理后,分別設置了3個垃圾分類投放點,周邊不少綠植點綴,清新美觀。
據統計,在推進垃圾桶(果皮箱)設置管理規范化方面,目前全市已完成超過7.78萬處不規范垃圾桶(箱)及收集點撤并工作,各鎮街(園區)主干道已基本完成撤桶。
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一環,公廁不僅關乎市民的生活質量,也體現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。東莞按照從景區向全域、從城市向農村延伸的工作部署,推進全市“廁所革命”。
目前,全市共完成升級改造城市公共廁所1846座,其中包括108座“星級公廁”,已基本實現“數量充足、布局合理、文明如廁”的目標。
東莞還注重推動本土人文歷史傳播,著力打造“一廁一景”。走進洪梅鎮觀龍臺公廁,濃郁的水鄉特色撲面而來:一層是公廁,二層是龍舟看臺;公廁被碧道環繞,外形大氣、潔凈明亮。企石鎮黃大仙公園公廁則深度融合了黃大仙公園的人文景觀,與附近的門樓、古廟和文昌閣相映生輝。
多措并舉,用心用情關心關愛環衛工人
環衛保潔工作最重要的主體是環衛工人。如何更好地關愛這個群體,保障他們的權益?值得關注的是,東莞提出的環衛保潔十項規范化舉措中,將環衛工人著裝規范化也納入其中。
“方案”要求,從深化行業規范和不斷改善環衛工人職業保障的角度,深入推進環衛工作季節性、功能性工服及輔助設備(頭盔、警示燈、反光衣等)的使用。其中,清溪鎮的新式環衛工人工作服以橘紅色為主色系,顏色鮮艷、款式大方,并增加了發光條數量,提升了安全指數。針對夏季高溫天氣,工作服從原來的采用35%棉及65%滌綸面料,改進為采用超柔多纖成分面料,并用斜紋紋路紡織方式,形成手感柔軟、滑爽、織造緊密、細膩的網眼網孔,達到吸汗、透氣的效果。
眼下,全市環衛工人換上了全新的工作服,大大增強了他們日常及夜間作業的安全系數;“環衛橙”成為街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。此外,東莞市城管局指導設立“環衛關愛慈善基金”,發放幫扶資金106萬元,惠及環衛工人及家屬742人;每年在全市范圍開展“送清涼”“送溫暖“”送愛心餐”“送體檢”以及節假日送慰問等關愛活動;設置1060處環衛免費補水點,開放397座城管驛站、環衛愛心驛站等場所,作為環衛工人休息點。
在推進環衛工具管理規范化方面,全市各鎮街(園區)利用橋下空間、公交站亭、公廁等,共設置環衛工具房611個、環衛工具箱369個,如松山湖將23個閑置公共自行車系統站點改造為環衛工具房,不僅解決了環衛工人在街頭無法存放環衛工具、環衛工具亂堆放等問題,還為環衛工人和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歇腳點。
從規范環衛著裝到設置環衛工具房,以及一些列關心關愛活動,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溫度和人文關懷。
科技賦能提升城管問題解決效率
一年來,東莞各鎮街在環衛保潔規范化管理方面形成“趕超比學”的濃厚氛圍,也涌現出不少優秀案例。
2024年5月,全市環衛保潔規范化現場會在虎門召開。潔凈有序的街巷、鮮紅的鳳凰花肆意綻放,讓參會人員如沐春風。
虎門環衛保潔覆蓋面積達27.82平方公里,包括人行道和道路保潔19.2平方公里,河道保潔6.8平方公里。虎門城管分局負責人表示,為確保如此廣泛的保潔區域得到有效管理,必須明確各區域的責任歸屬。
近年來,虎門依據“財權事權相匹配”的原則,劃分了鎮和社區的責任范圍。對于鎮本級的財權事權,由鎮本級負責支出;社區負責的財權事權,由社區承擔;共同負責的財權事權,則根據基礎設施的受益范圍和影響程度確定。
在落實環衛保潔十項規范化舉措的過程中,虎門還借力科技,巧用“虎門城管APP”。城管片長在日常巡查中發現的問題,可通過“虎門城管APP”直接分派給社區處理,并對處理質量進行跟蹤督導,避免頻繁往返社區與公司,實現了“采集、整改、結案”的監管閉環,顯著提升了城管問題解決的效率和質量。
此外,謝崗通過機制創新,采取“政府獎補+村居實施”的模式,在全鎮12個村(社區)同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,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。
高埗則對低涌生活垃圾轉運站進行全面改造升級;升級改造后,日均垃圾處理量從200噸/天提至400噸/天,成為重塑城市生活垃圾收運體系的重要一環。
不斷以制度創新激發變革活力;可以預見,隨著環衛保潔十項規范化舉措的持續推進,東莞人居環境將迎來全面升級。
目前,全市共完成升級改造城市公共廁所1846座,其中包括108座“星級公廁”,已基本實現“數量充足、布局合理、文明如廁”的目標。
免責聲明:本內容來自騰訊平臺創作者,不代表騰訊新聞或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。
The Website Supports All Mobile Terminal Design Support:QQ:11514098